养生富硒茶文化详情页设计
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皎然有一首杂言古体诗《饮茶歌·诮崔石使君》云“越人遗我剡溪茗,采得金芽爨金鼎。素瓷雪色缥沫香,何似诸仙琼蕊浆。一饮涤昏寐,情来朗爽满天地。再饮清我神,忽如飞雨洒轻尘。三饮便得道,何须苦心破烦恼。此物清高世莫知,世人饮酒多自欺。秋看毕卓瓮间夜,笑看陶潜篱下时。崔侯啜之意不已,狂歌一曲惊人耳。孰知茶道全尔真,唯有丹丘得如此。”另有《封氏闻见记》云“因鸿渐之论润色之,于是茶道大行,王公朝士,无不饮茶。”
封演是唐天宝至贞元年间的学人,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茶道名词。
富硒茶就是硒含量比一般茶叶多的茶叶,如午子仙毫、紫阳毛尖、紫阳银针等。硒是一种微量元素,在1817年就被发现,当时被认为是一种有害元素。经多年研究,直到1973年,世界卫生组织宣布,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。自然界的硒有无机硒和有机硒之分,一般认为土壤、矿石等自然界的硒为无机硒,而动植物中含有的硒为有机硒
茶叶中的硒多数为有机硒。据研究,茶叶中的硒约有15%~30%可以被热水浸泡出来,人通过饮茶能够吸收利用可溶性硒。硒元素可使人体免疫力增强,阻断亚硝酸铵合成,具有抗肿瘤,抗氧化,清除自由基,延缓衰老,修复辐射损伤等功能。
此外,硒可以和汞、砷、铅、铬、镉等有害元素通过化学反应解毒,使之排出体外,达到保护肌体、防止癌症的作用;
毛峰外形微卷,状似雀舌,绿中泛黄,银毫显露,且带有金黄色鱼叶(俗称黄金片)。入杯冲泡雾气结顶,汤色清碧微黄,叶底黄绿有活力,滋味醇甘,香气如兰,韵味深长。黄山毛峰茶形细扁、稍卷曲,色呈杏黄、明澈清爽,闻之香气持久似白兰。干茶叶芽的芽锋应显露,芽毫多者为上品,芽锋藏匿、芽毫少者质差。
在唐以前,如晚唐诗人皮日休所说,称茗饮者“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”,喝茶就和煮菜喝汤一样,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茶道。至唐代中期,自陆羽《茶经》面世以后,如封演《闻见记》所记,鸿渐为《茶经》,说茶之功效并煎茶、炙茶之法,造茶具二十四器,“于是茶道大行”。唐代僧侣通过种茶、制茶而精于茶术,士大夫们则创造性的发挥,把茶的知识艺术化、理论化。
当时的茶道思想集儒、佛诸家精神,主张以茶修德。饮茶者,应是“精行俭德之人”(《茶经》开篇),贯穿了和谐、中庸、淡泊的思想内容,强调饮茶自修内省。
这便是唐代的茶道。以后茶道被传承、传播到国外,东渡日本后,在日本与日本文化结合后形成日本茶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