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州第一洞天福地——仙人崖
仙人崖,翠峰高耸于崖顶,寺观修建于峰顶或飞崖之 间,颇有雅趣。三崖,依其方位,名曰东崖、西崖、南崖。五峰即玉皇峰、宝盖峰、献珠峰、东崖峰和西崖峰。六寺为木莲寺、石莲寺、铁莲寺、花莲寺、水莲寺和灵应寺。“五峰”和罗汉沟群峰众相参差罗列,姿态万千,若揖拜“玉皇峰”,人称“十八罗汉朝玉帝”。
仙人崖的寺宇总名叫华严寺,到明永乐十四年,明成祖朱棣把华严寺改名灵应寺,主要是把仙人崖的庙宇,划拨给韩开府(明韩王朱松的府第),变成了韩开府朱家私人家庙了。故一般人把仙人崖和灵应寺往往互称。
仙人崖的人文旅游资源比较丰富。如西崖寺宇是经唐、宋、明、清等朝代建筑和修缮的,大佛殿内西北角一个小斜梁架,据专家鉴定,是唐代屋架遗品。东崖有罗汉堂一幢,供大佛及十八罗汉,系明代建筑和塑像。南崖燃灯阁虽于清道光年间毁于火灾,但仍残存北魏晚期塑像。石岩洞为明末肃王朱炽宏(韩王朱松第十五代世孙,世袭与肃王)、大剑侠汪士墉、大书法家王了望隐居论道之处。玉皇阁东南侧下的壁岩间,有石窟佛龛,内存唐代壁画。
仙人崖景区自然风景秀丽,山巍、水秀、崖峻、林密;人文景观仅次于麦积山景区,寺宇、庙观、窟龛多建于高耸的峰顶或凹凸飞崖间。自南北朝以来,历代在这里均有建筑和泥塑雕像,遗憾的是多被损毁,遗存较少。据一九五三年中央文化部勘察团鉴定,这里现存的寺宇是经唐、宋、明、清等朝代兴建和重新修缮的,部分泥塑为北魏晚期作品。长期以来,这里是释、道、儒三家共存的风景胜地。
仙人崖景区主要由石莲谷、仙人崖、罗汉沟、净土寺、瀑布崖、翠英山和哭祷峡等景点组成。
仙人崖由三崖、五峰、六寺组成。三崖即东崖、西崖和南崖;五峰即玉皇峰、宝盖峰、献珠峰、东崖峰和西崖峰;六寺即木莲寺、石莲寺、铁莲寺、花莲寺、水莲寺和灵应寺,而灵应寺又是仙人崖的通称。
仙人崖地势险要,群峰峦嶂,岩石万仞,松桧成林,鸟语花香。以石岩洞、献珠峰、南天门、宝盖山千佛崖最为典型,奇山、秀水、绿树、野花相映,涉足其间,确有身临仙境之感。珠山与宝盖山之间有一孤峰,望之如塔,峰上有燃灯阁,内有明代塑像燃灯佛。相传这有天然仙灯,深夜有灯火自崖石飞出,故以“仙人送灯”的美称列入秦州八景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