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州白塔山——白塔寺
白塔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北岸的白塔山上。白塔山在黄河北岸,海拔约1700米,因山巅有白塔而得名。山上峰峦叠嶂,下有玉迭、金城两关,形势险要,为古代军事要冲。山上楼台、回廊上通下达,有\"凤林香袭\"的牌坊,有依山而建的罗汉殿,有三星殿和白塔寺等等。
元代所修白塔今已不存,现存塔为明景泰年间(1450-1456)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在旧址上重建。清康熙五十四年(1715),巡抚绰奇扩其旧制,名为慈恩寺。但百姓仍呼之为白塔寺。
塔的外层通抹白灰,刷白浆,故俗称白塔。塔建成后,几经强烈地震,仍屹立未动,
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。
白塔寺内有“镇山三宝”,一为象皮鼓,二为青铜钟,三为紫荆树。象皮鼓相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,现 在这里仅有仿制品;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,重为153.5千克,现存寺内;枝繁叶茂的紫荆树系后人重栽。北端山头有牡丹亭,亭内有一碑。“白塔层峦”为兰州八景之一。
北端山头有牡丹亭,亭内有一碑,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,字形怪异难辨,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。宋嘉定五年(公元1212年),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。兰州此碑,系清咸丰十一年(公元1861年),酒泉郡侯建功模立,碑高九尺,宽三尺,上刻七十七字。
点赞成功
3843
本文仅供学习交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版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。如要商业用途,请联系原出处作者授权。